当前位置

2020年三伏天时间查询

2019-01-21 17:30:16   作者:xiaomo
一年之中,寒来暑往,每年从立夏进入夏天开始,都会进入一年当中气温逐渐升高的阶段,尤其在小暑和大暑这两个节气之间气温最高,俗话说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正伏天”,所以在民间又把一年当中最热的阶段称为“三伏天”,那么,2020年的三伏天具体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?在三伏天要注意哪些事情,才会对个人的健康运势有更好的影响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。
 
一、 2020年三伏天时间
 
1. 什么是三伏天
“三伏天”是人们对于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多雨潮湿、闷热的一段日子的俗称,时间一般在一年的小暑与处暑这个节气之间。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正处于北半球的夏季,从夏至到大暑这段时间,气温渐升至最高,加上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,在副高的控制下,天气晴朗少云,地面辐射增温,还有在东南季风的影响下,北半球也开始进入梅雨季节,雨水增多,所以-就形成了“三伏天”这样气温高又潮湿、闷热的天气现象。
三伏天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“三”其实是指初伏、中伏、末伏三个阶段,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,即所谓的“六邪”中的暑邪,也可以理解为“隐藏”“静止”,就是说在天气炎热的这段时间里,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都应该宜伏不宜动。
 
2. 三伏天时间的查询方法
三伏的时间一般的计算方法是按农历时间来计算的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。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。
1) 按照传统历法来计算
查询三伏天可以根据我们传统的“干支纪日法”来计算。首先以“夏至三庚”来确定入伏的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“庚”日算起。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,第3个庚日为初伏,第4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。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,所以三伏天一伏是十天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要注意的是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,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,所以,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,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。
 
2) 现代“三伏天”计算公式
21世纪心算法-——庚日公式:GR = (D - [Y/4]) MOD 10(GR庚日,D偶数年1、单数年6,Y年,[ ]取整,MOD取余)
初伏GR加10(2084年例外不加)、中伏GR+20、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(2096年例外减1)
比如2018年GR = (1 - [8/4])MOD 10 = 0 (10),再根据庚日来推算,初伏在7月17日、中伏27日、末伏8月16日。
 
3. 2020年的三伏天时间
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共40天,具体如下:
1) 初伏:公历2020年7月16日(农历五月廿六)——2020年7月25日(农历六月初五)
2) 中伏:公历2020年7月26日(农历六月初六)——2020年8月14日(农历六月廿五)
3) 末伏:公历2020年8月15日(农历六月廿六)——2020年8月24日(农历七月初六)
 
二、 2020年“三伏天”健康养生注意事项
 
“三伏天”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的阶段,对于人体的健康状态来说,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事项要特别注意,不然的话也容易对个人的健康造成疾病困扰。所以,在2020年三伏天期间,需要在健康养生方面注意哪些事项,更能保证身体健康呢。
 
1. 注意防晒,预防高温中暑
三伏天一年中气温最高温高湿的时候,气温增高,持续的闷热会使人体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,皮肤散热功能下降,轻则易高热、头晕、恶心、口干、抽筋等,重则还会引起呼吸衰竭、晕厥、休克等中暑现象,所以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防晒、防暑工作。
1) 对于体质弱的人来说,要特别注意气温变化,以免复发疾病。还有就是老人和小孩,老人的话各项身体机能都相对减退了,抗热能力远不如年轻人,也容易天气受影响健康,而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,体温调节能力要比成人弱,对三伏天的湿热通常很难适应,容易引起发热发烧,所以都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避免长时间在外面逗留。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在烈日下暴晒,出门记得要做好防晒准备,比如遮阳伞、戴遮阳帽等等,出门尽量穿长袖,身上最好也涂抹防晒霜,以免晒伤皮肤。
 
2) 还有需要在外作业的工人,尽量早出门、早收工,避开在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工作,建立减少露天作业时间,可以在进行午睡以充足精神和体力。在外工作的时候不宜直接暴露在阳光下,可以戴防晒帽、穿好防晒服,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药品,如十滴水、仁丹、藿香正气水、风油精等,以做应急之用。
 
3) 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,以免受凉感冒。现在人们都习惯使用空调降温,这样降温快,但是长久在室内吹空调也容易出现头疼、咳嗽等感冒症状,所以夏季开空调温度不宜太低,与室外的温差最好以不超过5度。也可以开窗通风,空气流通也利于散热。
 
2. 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
俗话说: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”,意思就是说不管是在数九寒天还是酷暑六月,都应坚持运动锻炼,这样才能更好地“顺四时、适寒暑”,保证身体健康。在三伏天,人们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锻炼,因为夏天体内容易积累热毒,容易造成身体不适,所以适当出汗的话可以帮助排解体内热量和毒素,帮助调节体温,还能提高免疫力,免受疾病困扰。
不过,在夏天锻炼也要注意“量”和“度”,不提倡快跑和爬山等运动量较大的运动,可以选择散步、慢跑、游泳、瑜伽等动静相兼,刚柔相济的运动,既能达到运动的效果,也能帮助缓和夏日躁动的心绪,平心静气,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都特别有利。
 
3. 多喝水有益健康
夏季气温炎热,人体体温也会略微偏高,所以在夏天人们排汗量也会加大,其实夏天排汗散热是有益人体健康的,汗液能够带走热量和一些对人体不好的微量元素,帮助平衡体温,提高免疫力等等,但是排汗后要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,不然的话,流失的水分得不到补充,也会造成人容易口干舌燥、疲劳嗜睡、影响个人的精神和体能状态,所以平时还是要养成喝水的习惯,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,运动后可以应适当喝一些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,对恢复体力更有效果。
 
4. 保证睡眠充足,提升精神状态
俗话说:“春困夏乏秋打盹,睡不醒的冬三月”,在天气最热的三伏天,天气炎热,暑气重,人们受气温的影响特别容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,特别是在南方多雨地区,湿热交替,人们特别容易受“暑湿”困扰,出现神疲倦怠、肢体困重、胸闷腹胀、食欲欠佳等状况,影响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。
所以,为了保证有个良好的健康状态,在三伏天特别要注意休息,保证有充足的睡眠,平时最好不要熬夜,保证良好规律的作息时间。在中午可以适当午睡,可以帮助大脑休息,消除困乏,午睡时间最好在30分钟左右,时间太长醒来后容易更加困倦,还会影响夜间睡眠,容易导致夜间失眠。
 
5. 修养身心,保持身心愉悦
除了保证睡眠,个人也要学会调节好心情。在夏天人受天气影响易燥易怒,情绪容易有起伏,所以尽量让自己接触一些轻松愉快的事物,比如可以偶尔去旅行,参加朋友聚会等等。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学会调整,可以多看看书、听听音乐,做一些能够令心情平和事情,既能够提升技能,也能充实内心,恬静养神,保持身心愉悦。
另外,家居环境也应以清凉通风为主,夏天室内要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,如果有凉风徐徐进入家居,也能赶走夏日暑热,更舒适宜居。还有,家居居室也尽量布置得清新一点,家具的摆设不宜过多过乱,最好整齐有序地摆放,风格可以偏向简约、自然,适当用一些鲜花或小摆件等装饰一下家居氛围,也能令生活更添趣味。
 
6. 注意饮食,以清补为宜
要想保证健康,在饮食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。中医认为“夏季暑湿,适宜清补”,夏日暑热,食物选择应以养心健脾,解暑化湿为宜。宜苦、辛、酸、咸、少甜,更有利于生津止渴,除烦解暑,清热泻火,还能改善胃口,理气健脾,所以在夏天饮食以蔬菜、水果为主,辅以肉食,适当补充营养,循序渐进,最好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做适当调整。
1)  多吃蔬菜。蔬菜可以选择多吃:黄瓜、苦瓜、南瓜、瓠瓜、冬瓜、角瓜等瓜类蔬菜,还有番茄、山药、莲藕、茄子、芥蓝、芹菜、菠菜、芦笋、大蒜、生姜等;肉类的话可以补充蛋白,以鱼类、瘦肉、鸡蛋为主,还有奶和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物品也可以多食用,可以帮助补充人体蛋白质。
 
2) 多吃水果。因为夏季人体汗液分泌旺盛,水分流失会散失较多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、B2,可以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。但是水果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,可以选择一些开胃健脾的性甘平的时令水果,比如:山楂、山竹、青梅、枇杷、西瓜、哈密瓜、葡萄、雪梨、李子、椰子、苹果、猕猴桃等;
 
3) 注意饮食卫生。因为在夏季气温升高,利于细菌和病菌的繁殖,所以,一般隔夜、隔餐的食物都尽量不要在食用,餐具的食用也要有杀菌消毒,以免病菌附着在上面,对家人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。
 
4) 不宜饮酒。喜欢饮酒的朋友在夏天还是要克制一下,不宜过量饮酒,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,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,若大量饮酒,更会助热生湿,于健康无益,还容易引发旧疾,危及健康。
 
5) 不宜暴饮暴食。夏天本就容易出现饮食不振的情况,特别一些脾胃不和的人还会出现“苦夏”,所以在食物上以开胃健脾为主,要注意夏天饮食不宜暴饮暴食,少食生冷油腻的食物,尤其本来有肠胃疾病的朋友如果不注意的话,更容易频频引发肠胃不适,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多注意。